微光聚大爱,福彩映初心——福彩站主的温情创业路

发布时间: 2025-10-20
来源: 江苏福彩
编辑:
分享:
打印

  在镇江丹阳市荆林村金陵西路226号,这里没有繁华商圈的人潮涌动,没有黄金地段的光鲜招牌,但站主刘润夕和朱小萍夫妇二人二十年如一日,用心经营,毫不懈怠。他们注重每一处细节服务,用真诚打动彩民,以舒适宜人的环境留住人,以精通熟练的业务稳定人,以不断创新的经营吸引人,以诚信热情的服务感染人。

  镇江32110631福彩站

  现如今夫妇二人已将站点打造成为丹阳排名前十的星级站点。用老刘朴实的话来说:“彩票不仅是一门生意,更是一项公益事业,本质是服务彩民,我就是要把这一份普通却光荣的事业做好!”他们夫妻俩也确实做到了——以赤诚之心打破地理桎梏,用创新思维串联温情服务,让彩票销售不仅仅是数字游戏,更成为传递善意、凝聚人心的纽带。

  一、人情温度:把彩票站变成“城市会客厅”

  每天早晨七点左右,夫妻俩总会准时出现在站点。老刘忙着擦拭玻璃柜台、整理走势图,妻子朱小萍则负责烧好热水,等待彩民们的到来。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,他们坚持了整整二十年。走进站点,可见木质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,绿植花卉点缀其间,墙上的荣誉证书与彩民留言板相映成趣。在这里,购彩不再是冷冰冰的交易,而是充满人情味的交流。

  建筑工人老张是站点的常客,每天收工后,他都会来这里坐坐,找老刘聊聊天,顺便打几注彩票。“刘师傅这儿有股子亲切劲儿,像回家似的。”他笑着指了指墙角的“爱心驿站”,“针线包、充电宝、老花镜,啥都有。”更让人暖心的是,每逢暴雨天气,老刘总会提前在门口铺上防滑垫,为没带伞的顾客备好雨伞和一次性雨衣。他还会为附近的环卫工人提供热水、小憩、微波加热饭菜等服务。这些细节如同春雨润物,让彩票站成了大家心中的“打卡地”。

  站内最显眼的“心愿墙”,贴满了彩民们的便利贴:“希望孩子高考顺利”,“老妈手术成功”……老刘会定期把中奖喜讯和这些心愿拍成照片发到彩民群里,用这种方式传递温暖。

  二、专业底色:用匠心打造“放心购彩”环境

  走进这里,整洁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。地面纤尘不染,彩票按品种分类陈列,电子走势图实时更新。老刘有个习惯,每天早晨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擦拭彩票机,确保设备运转正常。“彩民来我这儿图个方便舒心,设备出岔子可不行。”他边说边演示着如何通过手机查询开奖信息,动作熟练得像年轻人。

  站内的“荣誉角”也格外引人注目。展示柜里摆放着站点获得的各种荣誉:“丹阳市十佳站点”、“丹阳市优秀站点”、“镇江市优秀站点”、“铁杆投注站”、“省级示范点”等。墙上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福彩公益宣传片,让购彩者在投注的同时了解彩票的社会价值。

  三、创新亮色:让传统彩票焕发时代魅力

  七夕节,精心包装的彩票花束让人眼前一亮。红玫瑰搭配印有“爱情幸运号”的彩票,既浪漫又富有新意。元宵节期间,刘师傅还学着用彩票制作花灯,猜中灯谜的彩民可获赠小礼品。这些创意,都源自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。去年情人节,他发现不少年轻人抱怨礼物太贵,便萌生了将彩票与节日结合的想法。

  站内的“幸运盲盒”区同样大受欢迎。不同价位的盲盒里藏着彩票和定制小礼品,既增添了趣味性,又传播了公益理念。

  在数字化浪潮中,夫妇俩将“人情味”与科技融合,打造“有温度的智能服务”体验。在他们建立的“福彩荆林之家”微信群,有500多名成员,群内每天分享中奖信息、公益动态和防诈骗知识……他们不仅是彩民,更是“邻里伙伴”。 

  此外,老刘一直坚持勤学不辍,积极参加福彩中心举办的各项培训,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,提高营销服务技能。

  二十年的坚守,让32110631福彩站点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店,成长为深受彩民喜爱和信赖的温馨家园。刘润夕和朱小萍夫妻用自己的努力,在本职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,诠释了福彩人的责任与担当。他们服务彩民、创新工作、践行公益,激励着更多人在平凡岗位上追逐梦想,传递爱心与希望。


附件:

扫描二维码关注

福彩服务号

扫描二维码下载

福彩APP

扫描二维码

关注福彩

服务号

扫描二维码

下载福彩

APP

扫描二维码

下载i深圳

APP